苏州地区电镀厂使用重金属捕捉剂改善废水
项目背景
主要污染物: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(如镍 Ni、铜 Cu、锌 Zn)、部分含有氰化物、次磷酸盐等络合态金属物质。
问题挑战
-
电镀废水中重金属浓度通常为几十至数百 mg/L,且多以络合态存在,使用传统沉淀剂往往无法达标
-
需达到《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21900-2008)“表三”要求(如Ni、Cu、Zn ≤ 0.5/0.3/1.5 mg/L)
-
镍、锌等金属以络合态存在,普通沉淀方法难以完全除去,且污泥量大、运行成本高
解决方案
-
预处理及pH调节
-
pH 调至6.0–9.5
-
-
破络处理
-
针对含次磷酸、EDTA 镍/锌合金废水,先使用破络剂或专用预处理剂,使金属离子从络合态释放
-
-
投加RS200 重金属捕捉剂
-
按废水中重金属量投加10–15倍(按 mg/L 计算);静置10 分钟
-
接续加入PAC 与 PAM 混凝剂,形成絮凝体并沉淀
-
-
出水达标
-
出水金属浓度可稳定降至 Ni < 0.1 mg/L,Cu、Zn 等 ≤ 0.3 mg/L,实现“表三”标准
-
处理效果总结
指标 | 投加前 | 投加后 |
---|---|---|
镍(Ni) | 8–300 mg/L | < 0.1 mg/L |
铬/Cu/Zn 等 | 数 mg/L–数十 mg/L | ≤ 0.3–1.5 mg/L(符合表三) |
污泥量 | 高(化学沉淀) | 显著减少 |
处理成本 | 较高 | 投加量减半、成本降约30% |
操作时间 | 长 | 捕集剂10 分钟反应,工艺周期缩短 |
亮点与借鉴意义
-
破络+捕捉双剑合璧:针对络合态金属效果显著,对化学镍/锌镍废水尤其适用
-
投加精准效率高:仅需10–15倍倍量捕集剂即可出水达标,且可与混凝剂同步使用
-
成本与污泥双降:使用量少、出水合规,且污泥产出减少约30%以
-
地区适配性强:方案为苏州本地成熟技术,易推广至昆山、吴江、常熟等地电镀园区
小结
苏州电镀行业通过应用重金属捕捉剂配合破络剂与混凝工艺,成功将废水重金属浓度从几十/百 mg/L 降至 < 0.1 mg/L,并稳定符合“表三”标准,实现处理效率和成本的双赢。该案例可为周边电镀企业提供参考。